中国楼市:巨变前夜
2022年初,王勇倾尽家产,在上海静安区斥资400万购入一套二手房,首付高达120万。然而,三年后的今天,这套房子的价值已缩水至256万,跌幅超过30%,首付几乎化为乌有,且跌势未停。王勇的遭遇并非个例,自2022年以来,全国房价普遍下跌,平均跌幅超过30%,印证了马云2017年“未来房价如葱”的预言,国内楼市正朝着大众化、可负担性方向发展。
这场楼市巨变并非偶然。其根源在于两大因素:一是2020年“三道红线”政策的出台,切断了高负债房企的融资渠道,导致恒大、碧桂园等巨头爆雷,烂尾楼频现;二是三年疫情冲击下,实体经济低迷,居民收入下降甚至失业,无力支撑高房价,房价泡沫破裂已成必然。
此外,全国房地产市场“供大于求”的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。住建部数据显示,我国现有6亿栋房屋,即使每栋住5人,也能容纳30亿人口。而每年数千万套新增商品房持续入市,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。与此同时,老龄化加剧、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、城镇化进程接近尾声等因素,都预示着未来购房需求将大幅萎缩。马云的预言,正是洞察到了这一供需关系的逆转。
展开剩余72%面对严峻形势,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: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”。这看似平淡的语句,实则蕴含着三大变革:
一、城改取代棚改: 会议提出“加快实施城市更新”,各地纷纷启动“以旧换新”政策,国企收购老旧房屋改建为保障房,居民则搬迁至郊区新建住宅。此举既能稳定房价,又能增加保障房供应,满足低收入家庭居住需求。这与以往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不同,更注重城市整体更新和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现房销售取代期房销售: 恒大、碧桂园等房企的烂尾楼事件,引发了社会对期房销售模式的强烈质疑。政府已表态,将逐步提高现房销售比例,期房销售模式未来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。现房销售将赋予购房者更大的话语权,让他们能够实地验房,确保房屋质量,降低购房风险。
三、保障房大规模入市: 国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建设600万套保障房,每年120万套,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。未来,“保障归保障,商品归商品”的双轨制将逐步完善,形成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。
展望未来,我们大胆预测2025年5月后,中国楼市将发生以下四大变化:
1. 房贷利率持续下降: 房贷利率已跌破3%,未来仍有下行空间,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。
2. 一线城市限购政策进一步放开: 部分一线城市已放开非核心区域限购,预计下半年核心区域限购也将逐步松绑。
3. 房价继续下跌,但节奏或将放缓: 二三线城市房价下跌幅度或将趋缓,而房价收入比超过40的一线城市,房价下跌速度可能加快。
4. 大中城市旧改提速: 一线城市中心区域老旧小区将加快改造,居民居住条件将显著改善,安置方式将以货币化安置和房票安置为主,提供更多选择。
总而言之,中国楼市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,未来几年将充满挑战与机遇。 王勇的遭遇,只是这场巨变的一个缩影,它警示着购房者需要更加理性、谨慎地面对市场风险。
"
发布于:上海市联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